藍色是骨頭的顏色_外書衣.jpg

這次參加的是尖端出版社舉辦的試讀活動,閱讀潘柏霖的新書《藍色是骨頭的顏色》。這本書還蠻讓人意外的,他把一個本應很沉重的故事寫得像一抹淡淡的回憶。

我在報名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作者,拿到的時候發現是潘柏霖的書真是嚇了一大跳。我之前接觸他的作品都是以詩的形式,像是《恐懼先生》這本詩集,我就很喜歡。讀完這本之後《藍色是骨頭的顏色》之後,的確讀得出是他的作品,他的文字風格蠻濃烈的,無論是以什麼形式表現其實都算明顯。

 

奇幻又和諧的浮雲

首先來介紹一下故事,主角「吉拿」的母親每年夏天都會接納一個戒癮者作家裡的房客,和吉拿住在同一個房間。母親希望吉拿可以在幫助他們走回正世界的同時,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事情,但是吉拿從來都是漠視這些戒癮的房客。直到他大學畢業、將要正式開始去工作的那年暑假,有一個叫做「阿藍」的戒癮者住了進來。和過去那些吉拿漠視的房客不同,這次吉拿慢慢地被阿藍影響,慢慢地開始理解他的世界、理解所謂「成癮者」的世界。

故事是以吉拿為第一人稱進行的,而他會稱呼讀者為「你」,所以讀者讀的時候有點像是化身為住在吉拿身體裡的一另一個靈魂,又或者說有點像吉拿正在向讀者告解的狀態。故事整體基調很奇幻小說,跳脫的敘述跟情節、飄忽的描述手法與恍惚的主角,都讓故事讀起來有點浮雲的感覺,但是故事整體讀來又很和諧,有一種說不出的靜謐在其中流動,所以讀完我還蠻喜歡的。

 

多元又危險的平衡

從整本書的結構來看,這本書最大的主題是「成癮」,但只在故事最剛開始時提到,然後故事中間就是兩位主角吉拿跟阿藍一來一往的交流,參雜討論了很多不同的議題,最後大概三分之一才又回到「成癮」。對於成癮、對於憂鬱、一再爬起又一再跌落、對於怎麼樣都無法逃脫的迴圈,作者對這樣的描寫我覺得很精準,我覺得其實也有一點跟憂鬱症相似。例如這一段吉拿的母親告訴他的話:

 

「一個人會對一個東西成癮,並不只是因為他缺乏他人的愛,或者身邊提供的關懷太少,也不是他沒有朋友,不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單一原因。他可能是個看起來什麼也不缺的人,但他關起門來時必須靠注射、吸食那些東西,才能再次走出那道門。我希望你能將成癮視作一種,有些人必須一輩子奮鬥的疾病,而不是某個階段。那不是一個你過了這個階段就會好轉的事情。那就像是憂鬱一樣,那是個症狀,它會來,它會走,但它還是會回來。……而且它很容易回來。」

 

又例如作者對成癮症的一個很有趣的理論,「谷底理論」,我覺得都很貼切:

 

「成癮患者會經驗一次真正的谷底,從那天之後開始努力清醒,每一天都是一場戰爭……那個悽慘的,絕望的,卻讓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還想努力的谷底。」

 

但另一方面,如果要討論《藍色是骨頭的顏色》的其他主題,我就覺得複雜多了。作者在其中偷渡了很多議題,例如:環保、盜獵、邪教、同志、多元成家……等等,但是相比於討論成癮這件事情,這些議題都只是略沾一點、略沾一點,這讓我覺得有點可惜。例如,其中有一段是吉拿跟阿藍誤入一個地下讀書會,他們在裡面跟讀書會成員討論關於同志的議題:

 

「你們不覺得同、同志文學建、建構在性文化上頭,才是對同、同志本身最暴力的歸類嗎?」

「如果性成為唯一同志展現自己的武器,那不就只是被簡化為『性』,而失去其他存在價值嗎?」

 

感覺上作者想討論的議題太多了,任何一個單獨拉出來都會是一個很好的點,可以放在一起的話有點模糊焦點。我在閱讀的時候一度覺得這個故事有點意識流,作者想到什麼就插播什麼的感覺,但是讀起來又很和諧,感覺像踩在很危險的平衡上。還是說模糊焦點就是作者的用意?我猜這種模稜兩可或許是作者故意這樣設計的吧!

 

藍色是骨頭的顏色

接下來我想討論兩個主角,吉拿跟阿藍。這兩個人我覺得本質上非常相似,作者應該也是有意拿這兩個相似卻又完全不同的人來做對比。我覺得或許所謂的「骨頭」指的是兩個主角的本質,而「藍色」就是指他們兩人的本質上的清冷跟孤寂,卻又都是很敏感的人。

吉拿是真正的資優生,二十歲就跳級完成大學學業了,在學業上無法挑剔,吉拿的母親每次都愛笑吉拿太聰明,但聰明過頭就是太笨拙。在人際上他比任何人都孤獨。他也不是不懂人情,他只是用很理智的方式去理解、規劃、並安排所有的人際關係,像機器人一樣。例如:他有社交網站,但是他之所以會上社交網站幫同學按讚只是因為「不按讚就會被他們從好友名單剔除。」;吉拿知道家人每年都會假裝消失、為他製造生日驚喜,他也會順勢假裝很開心;吉拿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周圍的人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期望,然後「演」出來。吉拿還有一點口吃的障礙,不太開口,但我覺得障礙並非他不想講話的原因,而是因為個性中的冷清跟漠然讓他不覺得有任何開口的必要。我想一路長大到遇到阿藍之前,吉拿的骨頭(本質)真的就是藍色的,冷、獨來獨往、靜。就像他在故事的開始所說的:

 

「想也知道不是科技產品助長人際疏離,人和人之間,本來就是疏離的……是怎麼疏離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本來就是孤獨的。」

 

吉拿的保護殼太厚了,我想吉拿的母親之所以想要他每年暑假都幫忙照看房客,可能就是想讓他試著真正敞開心扉去認識不同的人吧,可能是想打破吉拿的這層保護殼,可惜吉拿每次都用蒙混的。而正好在吉拿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夏天,小藍在這個時候來了。

小藍成長的過程中,身邊所有人都愛他,可是他就是覺得自己不完整,覺得自己像屠宰場,會讓身邊的人不幸。他沒有辦法去面對每一天的生活,他不知道怎麼辦,所以他使用藥物成癮、使用望得糖成癮,是因為他不想讓別人失望,想要像他們所期待的那樣,「走出去」、「站起來」,可是他真的沒有辦法。或許是就是因為在成癮又戒除、戒除又成癮的無線巡迴圈中,才會漸漸讓小藍的骨頭浸染成夢幻又憂鬱的藍色吧!

可是我覺得儘管小藍還在努力戒癮,但在面對生活的時候,他仍很努力想做到「誠懇」,很努力想要「真誠」,我覺得吉拿或許正是感受到這些才一點一點地變化。我很喜歡他們兩人的一些小互動,兩人都因互動而有所轉變,像是阿藍非常非常認真拚出鈕釦鯨魚的這一段:

 

「阿藍拼貼的鈕釦鯨魚,尾巴還有破損,位置和前天被沖回岸上的,那隻我們曾經拯救過的鯨魚相仿,他還用石頭將一些鈕釦敲碎成小小的裂片製造出裂痕的效果。

看看他貼著這些拼圖的姿態,你覺得我能對他說謊嗎?」

 

小藍對生命的熱愛、虔誠與認真讓吉拿慢慢能夠理解生命的溫度,可是就在吉拿慢慢成長的此時,小藍的成癮症副作用復發了。我覺得或許這才是這兩人相遇的關鍵,小藍不病,吉拿不會有機會努力掙脫自己冷漠的外殼,試著模仿母親所做過的事,用運動、淨灘、拼圖……等方式轉移小藍的注意力;小藍不病,吉拿不會有機會知道自己其實有能力愛人,自己其實很想要愛一個人。

 

「你為什麼不更努力一點?」

對於這些戒癮者,吉拿從來不曾關心,唯獨阿藍讓他生出了想關心的念頭,我覺得實在是因為他們兩個太像。阿藍的病剛開始復發的時候,吉拿的態度是這樣的:

 

「我側躺看著睡著的阿藍,他床的那一半,像是一整片我無法航行的海—我知道或許你會認為我擁有這樣的念頭很糟糕,我也知道我不可能說出這句話,但我真的很想告訴他,他應該要更努力一點。

為什麼他不努力一點?」

 

這不正是一般大眾對成癮症、憂鬱症等等疾病的想法嗎?你沒有痊癒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只要努力就一定會好、你為什麼不努力、本來不是好好的嗎……這些想法真的非常非常糟糕。而實際上病中人的想法與感受,我覺得阿藍的獨白很精準地指出來了:

 

「這或許有些殘酷,但我想告訴你,那個空洞,那個體內不斷運轉的屠宰場聲音,或許是不會停止的。你不會真的找到這種感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因為不是任何一件事情讓你變成這個樣子的,是每一件事情。是每一件你本來該做、卻沒有做的事,每一句你本來該說但沒說出口的話,每一個你應該好好對待、卻沒有好好對待的人。不會因為被你傷害過的人原諒你了,你就變得快樂。或許你會快樂幾天,但你這輩子一直感覺到的,缺了一個大洞的空虛,那是不會停止的。」

 

「阿藍說出了自己的故事」才是吉拿破繭而出的關鍵,可是這同時也讓吉拿知道自己束手無策。吉拿親眼看著阿藍在自己面前碎開,像碎開的骨頭,孱弱而空洞,他想要接納阿藍來到自己的世界,但是走投無路。我很喜歡吉拿對阿藍的病情無能為力、只能打電話給母親的時候,母子間的那段對話,尤其是這兩句吉拿內心的疑問:

 

「那麼多人進入自己的生活,她是怎麼接受他們又一次在自己面前碎開的?」

「你要怎麼接受那些會離開的人,進來自己的世界?」

 

吉拿的母親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個人,她每年都接納這些戒毒者,想給這些戒毒者一個對未來的可能與希望。可是她的想法吉拿並沒有弄懂,我想,直到吉拿真的發自內心想要拉阿藍一把的時候,他才會真正有機會懂母親所說過的這些話吧:

 

「有些傷口永遠不會好,有些時候你沒有辦法拯救任何人。」

「母親總是告訴我不能對這些房客懷抱偏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場戰爭,盡可能對所有人溫柔。」

 

很多時候人就是無能為力,但是在知道這些無力之後,希望你仍懂得對世界溫柔。我想這或許是吉拿母新希望他可以學會的吧!好在在去工作前吉拿終於學會了對世界溫柔、對阿藍溫柔。

阿藍最後對著手機鏡頭說下的這段話我覺得也說出了一點成癮症、憂鬱症這樣類型的病痛,治療過程為什麼會這麼難受的原因:

 

「開始癒合後,每一天,每一天你都癒合一點點,最後有一天你會發現,好像沒有那麼痛了……但那是每一天的工作,是非常無聊,但非常危險的旅程……這就是一條路,非常長,非常長,你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完的,一條筆直的路。就像刷牙漱口一下,那樣沒有任何榮耀,那就只是每天你都要做的事情而已。就是這般無聊,才這麼危險,因為真的,真的,太無聊了。」

 

I am quiet inside

讀到結尾,我總覺得小藍跟吉拿就像是故事中他們一人保留一個的頭骨。小藍的那枚頭骨不小心碎了,他們就在秘密基地裡面再次拼起來,就像他們一起把小藍從病痛中再次拼起來;吉拿的頭骨沒有碎,但是無法通過秘密基地前面的縫隙,所以他把骨頭摔碎,兩人再一起拿到秘密基地裡面拼湊起來,就像吉拿把自己的外殼摔碎,和小藍一起站起來。

小藍的故事其實可以寫得很沉重,但是作者反其道而行,最後才把他的過去淡淡推出來,而且是以讓吉拿成長為目的推出來的。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我總覺得在讀的時候有一個濾鏡在,把整個故事的色調染上了一種微微泛黃、然後用淡淡的透明水彩把萬物暈染開來的感覺。

 

我就先寫到這裡吧,很抱歉這篇試讀心得可能非常混亂,可是這就是我在讀完這本書的心情。紛擾的、混亂的,卻又純粹的、美麗的,交雜著各種畫面各種意識各種哀傷疾病與疼痛的,就是《藍色是骨頭的顏色》這個故事給我的感覺。總之,推薦對成癮、憂鬱、奇幻、同志等多元的、意識流的主題的讀者閱讀這本書!

 

最後的最後,說也有趣,我在讀這本書時正好聽到一首歌,歌詞跟曲調都越聽越覺得適合《藍色是骨頭的顏色》,叫做〈I am quiet inside〉。我也不解釋了,就拿這首歌當作結尾吧!最後附歌詞給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吧,建議可以配音樂:
 


  I couldn't make colors match today

I don't know what else to say

Except I tried and they can’t say I didn’t

I don't like the stuff they are feeding me

They don't like the things I see

But I don't think I need to be forgiven

I am quiet inside

Though they drag me by a wire

Through the storms that crack the sky

I am quiet inside

I used to be so hard to find

Rage and tears filled my eyes

But now I believe I see much clearer

My clarity did not come easily

My cell was knocked into me

Now at least i know who is in the mirror

I am quiet inside

Though they drag me by a wire

Through the storms crack the sky

I am quiet inside

Though they drag me by a wire

Through the storms that crack the sky

I am quiet inside

Ye I'm quiet inside

I couldn't make colors match today

I don't know what else to say

 

書籍資訊

 

藍色是骨頭的顏色_外書衣.jpg

 書名:藍色是骨頭的顏色

 作者:潘柏霖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9/4

 購買連結:待更新

arrow
arrow

    SY的無限腦補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