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這原本是感想的一部份,但不小心寫太長了,就當作前言吧!

  主要是提一下迪士尼公主系列動畫,還有美女與野獸的文本,一個參考資料的概念XD"

 

 

 

  美女與野獸的原著創作相關資料網路上也能找到,如同許多人知道的,所謂的童話最初多是為了警惕孩童而創作,所以難免血腥、暴力、黑暗的場景,這個故事也不例外。

 
  就我小時候看過的版本,與動畫版最大的不同就是貝兒的父親是商人,有三個女兒,兩個姐姐貪慕榮利,貝兒則天真爛漫。(看到這裡有沒有仙履情緣真人版(Cinderella 2015)的既視感?)

 
  他們的父親從商途中接受野獸的款待後,確實為貝兒從他的莊園偷了一朵白玫瑰,而被野獸視為忘恩負義的竊賊,命他回家與女兒告別後前來接受懲罰,最後貝兒代替父親進入野獸的莊園,接下來就是我們熟知的情節。

 
  所以我很完整地接觸了美女與野獸的文本、動畫及電影,動畫版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在我出生前就上映了,先說說為什麼公主系列裡我最喜歡這部片吧。

 
  眾所周知,迪士尼公主系列動畫經常被觀眾詬病,早從白雪公主(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開始,接連有了仙杜瑞拉(仙履奇緣,Cinderella 1950)、奧羅拉公主(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1959)、愛麗兒(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 1989)、貝兒(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茉莉公主(阿拉丁,Aladdin 1992)、寶嘉康蒂(風中奇緣,Pocahontas 1995)、花木蘭(Mulan 1998)、蒂安娜(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 2009)、樂佩公主(Tangled 2010)、梅莉達公主(勇敢傳說,Brave 2012)共十一位公主,姑且把艾莎 & 安娜(Frozen 2013)也放進來一起看(註一),大家有發現什麼問題嗎?

 
  答案是,在十三位公主中,有過半都是白種人,從1992年的阿拉丁開始,才有了第一位非白人公主,並直到2009年公主與青蛙才有了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黑人公主,且其中沒有皇族血統的幾位都是透過嫁入皇族得到公主頭銜,唯有花木蘭是將軍夫人,但我沒記錯的話,木蘭後來也被皇帝收為乾女兒,所以確實也有公主頭銜。

 
  基於以上資料,迪士尼早期公主系列之所以會被批評,主要是種族與父權色彩太過濃烈,並且公主似乎都只能依附王子(男主角)的拯救才能逃離原先的處境(後母、詛咒、貧困等),一直到貝兒開始,女主角才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形象,並且不再對男主角一見鍾情。

 
  最明顯的就是,而冰雪奇緣裡艾莎一句「妳不可以跟一個剛見面的男人結婚!」更是讓許多觀眾大嘆迪士尼終於有一個公主(女王)知道這件事了,由此可見迪士尼早期的公主形象有多讓人印象深刻。

 
  另外還有故事發生地點並非英美國家卻都說英語這點,我倒覺得這是吹毛求疵,迪士尼畢竟是美國公司,長篇動畫最初設定的觀眾群也是孩童,為了推廣票房銷售,使用英語作為主要語言無可厚非。

 
  說了這麼多,終於要提為什麼公主系列裡我最喜歡貝兒了,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她是唯一一個明顯受過教育的女孩,不僅如此,她也熱愛閱讀,這讓她在一片單純、善良、漂亮、會唱歌的公主中特別吸引我。

  
  另外,貝兒也是第一個讓我感覺到「勇敢」這項特質的女孩,這點在真人版電影中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就讓我們正式進入主題吧!

 

 (註一)根據維基百科,由於冰雪奇緣最終票房開出紅盤,安娜和艾莎並沒有被歸為公主系列一員,而是獨立出來了XD"

 

  To be Continued...

arrow
arrow

    SY的無限腦補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